跳到主要內容

師資陣容

師資陣容
彭馨霈
姓名:
彭馨霈
職稱:
助理教授
電子信箱:
學歷:
澳洲國立伊迪斯科文大學媒體與文化研究博士
經歷:
經歷:
一、近五年職務(單位、職務、授課課程)
學術職務
泰國班頌德昭帕亞皇家大學 創新傳播管理國際博士班 客座教授
泰國格樂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
美國電影與媒體研究學會(SCMS) 論文評審委員(2024–2026)
美國國家傳播學會(NCA) 華人傳播研究評審委員(2023–2024)
西澳大學《Limina:歷史與文化研究期刊》 國際顧問委員(2023–2026)
品觀點媒體「彭博士的全球文化共學專欄」主筆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 外文系、大眾傳播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
瑞士盧加諾大學 時尚傳播研究學會(FACTUM) 會員
授課課程
博士課程:全球新聞與傳播研究、全球影視戲劇批評、高階大眾傳播研討會
碩士課程:數位影視研究、戲劇影視藝術管理、媒體社會學、藝術研究方法
大學課程:融合新聞學、媒介文化、美學經濟、媒體與傳播批判理論、電視新聞製作、國際時事與新聞英文、英文媒體語言解析、媒體素養

二、國際學術&社會服務
2025 IAMC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for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學術研討會(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 研究專題召集人
2025 World Journalism Congress世界新聞教育大會(舊金山) 研究專題召集人
2023 BACS英國漢學研究協會年會(King’s College London) 研究專題召集人2023 CSAA大洋洲文化研究協會年會 研究專題召集人2023
2023台灣法務部 國民法官 [112國審1]
2025 Journal of Digitiz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編輯顧問委員
2025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編輯顧問委員
2023國際學術論壇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Forum (IAFOR) 資深評審委員
2024 澳洲國立伊迪斯科文大學校友指導計畫導師

三、專業執照
2021年12月 中國高等教育教師資格證書(註冊號:214400172005849):通過廣東省教育廳考試獲取
2016年10月 台灣助理教授職稱資格證書(註冊號:143933):通過台灣教育部審核評定及頒發
2015年2月 台灣樂齡學習中心專業講師(註冊號:1040033):通過台灣高雄師範大學正式審核鑑定頒發
2007年10月 國際專案管理師(PMP)(註冊號:49134):通過美國專案管理學會(PMI)認證考試

四、工作資歷
(一)媒體實務資歷
Esquire美國《君子雜誌》國際版 國際編譯
台灣電視台新聞中心記者
三立電視台南部新聞中心記者
中天電視台南部新聞中心編輯
東森電視台南部新聞中心記者
(二)教學實務資歷 – 高等教育
2018–2023 泰國格樂大學國際學院 特聘教授、博士生指導教授
2018–2022 中國廣東省肇慶學院 全職副教授
2015–2018 明道大學 助理教授、公關與新聞室計畫主持人、網路電視藝術總監
2013–2015 加拿大哥倫比亞國際學院 台灣分校 學術院長
2012–2015 兼任助理教授(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文藻外語大學、義守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等)
專長領域:
五、專長領域
全球文化與傳播:東亞流行文化、新媒體研究
影視與視覺文化:影視戲劇學、跨文化影像敘事
創意與藝術管理:美學經濟、文化創新
媒體與社會:新聞與全球公民意識、媒體識讀
文化與科技:AI在文化與時尚傳播的應用
個人著作:
六、近五年發表
媒體識讀專欄: “品觀點——彭博士的全球文化+ 共學專欄”
2025
經典時尚探索系列(1)——全球文化與經典品牌的對話
經典時尚探索系列(2)——經典品牌的永續轉型之路
經典時尚探索系列(3)——數位時代下的時尚再造—從社交媒體到文化混搭
經典時尚探索系列(4)——懷舊與創新—時尚中的文化混搭
2024
跨越時代的偶像:從泰勒絲到艾維斯的名人文化符號價值(上、中、下)
從本地到全球:亞洲流行文化的跨國影響力(上、中、下)
 
國際期刊(單一作者)
Peng HP. (2025). Navigating Asian Media: The Impact of Trendy Dramas on Future East Asian Pop Culture Shifts and Global Culture. Book Chapter in Future of Media in Asia book series. Springer.
Peng HP. (2025). Classic Brands and Global Culture: A Symbolic Shift Towards Sustainability Inspired by Barthes. Book Chapter in Kalbaska N., Sádaba T., Cominelli F., Cantoni L. (Eds.), Fashion Communi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III. Springer Nature Publishers. Scopus database.
Peng HP. (2023). Creative Genre Matters: Trendy Drama and the Rise of the East Asian Global Media Market. Television & New Media - SAGE Journals, OnlineFirst. SSCI, 2023’s IF:3.252.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15274764231171069
Peng HP. (2023). Exploring Symbolic Effect of New Media: The Impact of Bilibili on Gen Z’s Cohort Identity and Fashion Choices. Book Chapter in Kalbaska N., Sádaba T., Cominelli F., Cantoni L. (Eds.), Fashion Communi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III. Springer Nature Publishers. Scopus database. 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3-031-38541-4_17
Peng HP. (2023). Book Review/Elvis: Roots, Image, Comeback, Phenomenon – an analysis that challenges established perspectives on an icon, Mark Duffett (2020), UK: Equinox Publishing. Double-blind Peer Review. Limina: A Journal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tudies, ISSN: 1324-4558 (Print) &1833-3419 (On-line). https://www.limina.arts.uwa.edu.au/volumes/volume-28.1-2023
Peng HP. (2022). Absence of Media Literacy in Green Energy: A Preliminary Study of Innovative Pedagogy for Inter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Training on Science News. Double-blind Peer Review. Educational Innovations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EIET), 2022/06, Vol.2(2): 55-62. ISSN:2737-5315.
Peng HP. (2021). Symbolic ‘Entrance’ Effects of IoT: Portable Cosmetics Commerce behind the Deep-link of Web.3.0 – A Case Study of WeChat Applet Store. Double-blind Peer Review. Book Chapter in Kalbaska N., Sádaba T., Cominelli F., Cantoni L. (Eds.), Fashion Communi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II. Springer Nature Publishers.
Peng HP. (2020). Symbolic interaction: Customer, Lifestyle, and Store APP embedded in WeChat. Double-blind Peer Review. Special Issue ofthe 201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EI Index/IEEE Xplore.
Peng HP. (2020). Digitalized Lifestyle: Middle-Class and Working-Class Leisure on ‘Simultaneous’ Experience. Peer- Reviewed.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Vol.7(12). ISSN:2458-9403.
Peng HP. (2019).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Advanc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rends in Digital New Media. Peer- Reviewed.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2019, Vol.4 (5). ISSN:2597-7040.
Peng HP. (2019). ‘Another Genre’ of Media in Fashion: The East Asian TV Industry Mediates Youth’s Popular Aesthetics. Double-blind Peer Review. Book Chapter in Kalbaska N., Sádaba T., Cominelli F., Cantoni L. (Eds.), Fashion Communi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Springer Nature Publishers. Scopus database.
Peng HP. (2019). Global Adaptation, Local Expression: Taiwanese Trendy Drama Highlighting ‘Zeitgeist’–A TV Practical Perspective. Double-blind Peer Review. IAFOR: Reclaiming the Future. ISSN: 2188-9643
 
國際學術會議發表及演講

學術講座主講、學術論壇主持

•   2024年3月 主持首屆「全球視野下藝術創新與傳播青年學者論壇」,集合兩岸三地學者,共同為青年學者提供學術平台。支持單位
  •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 百年振興文化發展委員會 學術研究部
  • 西澳大學人文學術期刊特刊 Special Issue of Limina
  • Costume and Culture Studies 期刊
  • 中國《美術縱橫》期刊
  • 2024年4月 《全球視野下藝術創新與傳播發展趨勢》,中國內蒙古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 2024年4月《全球跨文化管理:跨界創新與可持續性發展》,中國內蒙古藝術學院文化管理學院
  • 2024年4月 《全球視野下藝術創新與傳播發展趨勢》,中國廣東省白雲學院傳媒學院

學術會議發表

  • 2023 BACS 年會(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華語電影全球化:中介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小組召集人
  • 2023 CSAA 年會(澳洲阿德萊德):《亞洲文化全球化:當代融合與共生的文化表現》小組召集人
  • 2024 ECREA 會議(德國波茨坦):《全球资本主義和東亞全球本地化的跨國媒體象徵力量》
  • 2023 英國布萊頓大學 電視美學會議:《台灣趨勢劇與文化認同的轉變》
  • 2023 亞太電影研究會議(澳洲墨爾本):《重塑全球电影:東亞及其他地區韓流的电视视角》
  • 2021 IAMCR國際媒體與傳播研究協會重新思考邊界會議:《新興媒體對1990年代以來東亞中心-邊緣世界模式轉變的影響》(莫科斯)
  • 2021 Caméra Stylo 4跨國銀幕會議:全球文學與電影:《全球改編與東亞本土化:亞洲女性形象的跨國電影製作》(雪梨大學)
  • 2021 歐洲媒體、傳播與電影 會議:《流行電視類型的力量及其對「世界性」現象與地方旅遊的影響》(英國倫敦大學)
  • 2021人文學科的適應性會議:重塑過去、現在與未來:《本土文化的再繁榮:日本漫畫電視改編在2000年代台灣社會中的作用》(西澳大學)
  • 2021電影新敘事挑戰會議:《台灣女性在「趨勢劇」中的自我新形象》(葡萄牙)。
  • 2021復旦-哈佛-燕京社學術培訓:《中國新媒體形勢下的交叉模型與性別研究》
  • 2020,Caméra Stylo 4銀幕研究會議: 《亞洲偶像中的千禧世代男性氣質:全球電視改編中男性名人的原型》(雪梨)
  • 2019歐洲媒體、傳播與電影會議:《理想化回歸現實主義:東亞趨勢劇興起及其啟示的專家對話》(英國布萊頓)
  • 2019 EAIP國際會議:《新媒體不孤單:理論化傳播的多種研究趨勢》(新加坡)
  • 2019 第十七屆華人互聯網研究會議:《共享經濟、共享文化:中國社交的線上線下同步體驗》(新加坡國立大學)
  • 2019 IAMCR媒體與新聞研究會議:《轉變中的全球化:早期媒體重繪1990年代以來中心—邊緣世界模式》(莫斯科)
  • 2019 千禧年男性時尚的批判性研究會議:《現代性之後:東亞流行文化中「美少年」的原型及其多維意涵》(紐西蘭威靈頓)
  • 2019 “主演亞洲”會議:《追逐亞洲偶像:在潮流劇的全球改編中使「花美男」合法化》(墨爾本)
Top